日本福島大學研發新型香菇生長加速與防蟲技術,大幅縮短香菇生長周期
福島大學高梨琢磨副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項利用微振動促進香菇生長并防控害蟲的創新技術,目前已獲得專利。該技術能夠將原本需要2至3周的生長周期大幅縮短至4至5天,顯著提高產量。研究團隊還發現,振動可有效抑制害蟲活動,從而減少香菇品質受損。
團隊已制造出能夠產生最佳頻率的振動裝置,并正在推進實用化實證試驗。該裝置體積小巧,約為抽紙盒的一半,操作簡便,無需復雜設備。每個裝置可覆蓋約40個菌床或數十根原木,通過每秒鐘800次的規律振動,有效促進菌絲生長并干擾害蟲行為。
高梨副教授指出,振動可能導致菌絲斷裂,從而激發其“應激反應”,增強代謝活性,促進生長;同時,害蟲如蘑菇蠅在持續振動下可能誤判環境威脅,抑制其取食與繁殖行為。由于香菇栽培過程中無法使用農藥,此項振動防蟲技術有望成為重要的無害化管控手段,實現省力化生產。

這項技術的靈感來源于傳統栽培中通過敲打原木或菌床以刺激出菇的經驗。高梨副教授在先前任職于森林綜合研究所時,便對振動與香菇生長的關聯產生興趣。研究團隊系統比較了不同振動模式對香菇的影響,最終確定了最優振動參數,并與具備特種金屬加工能力的企業“東北特殊鋼”合作,共同推進裝置的開發與應用。
高梨副教授計劃與福島縣內的香菇生產者合作推廣該技術。此外,團隊也正探索將振動技術應用于防治其他外來有害生物,如松突夜蛾和松毛蟲,以拓展其農業與林業防護價值。
在福島縣,受2011年地震與核事故影響,傳統原木香菇栽培規模縮減,而菌床栽培產量從2011年的1533噸增至2023年的3402噸。然而,從業戶數卻從541戶下降至170戶,顯示產業面臨人力短缺與生產壓力。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望振興福島香菇產業,提升品牌競爭力,并為生產者帶來可觀收益。
福島縣森林?林業?綠化協會蘑菇振興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香菇生產者在害蟲防治方面面臨諸多困難,若該技術能夠低成本實施,將惠及眾多農戶。預計實證試驗將在2至3年內完成,隨后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來源:食用菌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