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關于我國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五點建議

李玉院士在2025國際香菇供應鏈大會上的致辭
初冬的淄博,菌香縈繞、暖意盈懷。在全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關鍵時期,我們因菇結緣、齊聚一堂,共赴2025國際香菇供應鏈大會之約,共商全球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這既是響應國家戰略、鏈接世界機遇的務實之舉,更是推動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在此,我要向大會的隆重召開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各級領導、各界同仁給予食用菌產業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次大會以“以菇為媒,連接世界”為主題,聚焦科技創新與供應鏈協同兩大關鍵命題,意義深遠。選擇淄博作為舉辦地,蘊含著深刻的戰略考量:這里既是老工業城市轉型的全國標桿,更是中國香菇走向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當地領軍企業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的“國內發菌、國外出菇、鮮菇就地上市”模式,已然成為食用菌產業全球化的成功典范——其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鏈升級、以全球化布局增強供應鏈韌性的寶貴經驗,不僅為全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更為全球食用菌產業發展貢獻了鮮活的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為食用菌產業指明了“綠色、生態、高質量”的發展方向。作為我國食用菌領域“三物循環”的忠實踐行者與堅定推動者:從南宋“龍慶景”地區延續800余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到“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成為全球首個食用菌領域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從占據全國食用菌總產量四分之一以上的規模優勢,到2024年產品覆蓋100多個國家、出口量超5.1萬噸、創匯4.78億美元的外貿韌性,中國香菇早已從不起眼的“小菌菇”,成長為支撐鄉村振興、服務全球消費、助力農業強國建設的“大產業”。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雖為香菇生產、消費、出口大國,但距離“產業強國”的目標仍有差距:菌種自主可控能力亟待提升,產能結構優化與品牌價值增值任務艱巨,供應鏈韌性與消費市場活力仍需持續增強。面對消費升級與全球格局重塑的雙重機遇與挑戰,不僅需要我們全行業錨定“三物循環”核心理念,強化種業創新、資源保護與標準化建設,更需要領軍企業以實干破解痛點、以創新引領升級。在此,我提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是要轉變發展思維,錨定消費導向。徹底打破“先有產能再找市場”的傳統慣性,精準洞察消費需求變化,將消費反饋實時傳導至生產端、研發端和渠道端,真正實現從“為產品找客戶”到“為客戶造產品”的根本性轉變。
二是要拓展產業邊界,融入食品生態。主動對接大食品工業發展浪潮,拓展產業價值邊界。大力開發香菇即烹食品、菌菇蛋白等創新產品,積極進軍休閑食品、新茶飲、大健康等領域,以“消費思維”指導科技創新,進而驅動產業全面升級,讓香菇成為引領健康生活的時尚食品。
三是要深化全球布局,推動全鏈出海。堅定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踐行“不出海就出局”的發展共識。積極借鑒七河生物等企業的成功經驗,有效降低貿易壁壘影響;推動產業從單一“產品輸出”,轉向菌種、裝備、技術、標準等全產業鏈輸出,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香菇標準與國際接軌,持續提升全球產業話語權。
四是要強化科技賦能,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全產業鏈升級,推動產業從“種蘑菇”向“種科技”跨越。積極運用AI、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改造產業鏈各環節,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創造產業新價值、開辟發展新空間。
五是要厚植文化底蘊,提升品牌價值。深化品牌與文化雙輪賦能,持續提升產業核心價值。深挖香菇背后的文化內涵,培育文旅、研學等新業態,讓“中國香菇”成為承載東方農耕文明、贏得全球市場廣泛認可的品質符號。
同志們,香菇產業是“點木成金”的生態產業,是連接鄉村振興與全球消費的富民產業,更是踐行“三物循環”理念、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希望大家以本次2025國際香菇供應鏈大會為契機,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政府、企業、科研機構、消費端多方聯動,共同助力中國香菇產業駛向更高質量、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新航程,讓中國香菇的芬芳飄滿四海、惠及世界!
最后,衷心祝愿2025國際香菇供應鏈大會圓滿成功!祝愿各位嘉賓在淄博收獲智慧、凝聚共識、共贏未來!
來源:易菇網
